国家发改委:推进油气电力等垄断行业改革
尚德集团办一位陈姓负责人透露:光伏产业的严冬已经来临,不好说具体什么时候会结束。
比如,对四氯化硅等危险化学品,首先可以通过冷氢化技术提高其转化率,再通过使用闭路循环解决四氯化硅以及三氯氢硅的排放问题,达到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目的。而对于有升级换代潜力的产能,鉴于其本身成本控制就比较理想,对其进行升级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有较高预期。
事实上,在光伏的整个生产环节中,多晶硅制造既是耗能最高的环节,也在三废排放方面首当其冲。但事实上,作为一种成熟的能源转化技术,光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是可以通过清洁生产技术解决的。多晶硅要在高温条件下提炼还原,需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其生产中的副产品四氯化硅等属于危险化学品,若处理不当将产生危害。她是上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去年9月19日,该公司遭浙江海宁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掀起轩然大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也一再重申,我国光伏产业在投产初期可能有过污染现象,但目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孟宪淦也一再强调说,多晶硅污染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多晶硅生产技术最早来自欧美等对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的发达国家,它并非污染产业。2006年8月8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聘任为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成为30位纽交所国际顾问唯一的中国大陆顾问。
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施正荣经常在海外市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他先后在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参加了四次大型展览会,一炮打响。负责经营的施正荣,从建厂、技术、市场、管理,一系列的问题都得亲自操心,当时他向董事会承诺,多晶硅的转换效率是14%,结果,试产一个月他就做到了。由于从事生产线低端的下游组件,即便技术先进,上游原料短缺现象仍然牵制产能扩张。2006年7月,尽管多晶硅市场状况已陷入严重的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尚德毅然与全球大型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合同期为十年。
尽管争议仍在,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无锡尚德产能达到540兆瓦,销售收入100亿美元,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10月14日,施正荣夫妇应邀参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好莱坞举办的65岁生日活动。
2004年2004年德国出台《上网电价法》,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施正荣也被贴上了更多标签,比如,光伏企业领袖、中国首富、环保英雄等等。2007年6月,尚德又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无锡市政府,在他们的帮助下,无锡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八家国企纷纷参与,共投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金的技术参股,开始尚德的逐日之旅。
这让一位分析师感到Toogoodtobelieve!(好到难以置信!)。尚德公司承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中国馆3.12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2011年9月底举行的尚德十周年庆典上,一向精神抖擞的施正荣却显得有些疲惫,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和很多的负面消息让他休息不够。2006年2006年,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上,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
此前的2002年12月,尚德就开始盈利,当月即盈利20多万元。2010年2010年1月19日,阿联酋,阿布扎比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博士,因其为太阳能工业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获得2010年扎耶德未来能源奖(ZayedFutureEnergyPrize)入围奖及35万美元奖金。
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新的首富。随着德国市场的崛起,尚德的第二条15万兆瓦的生产线和第三条25万兆瓦的生产线相继投产。
签单半年后,多晶硅黑市价每公斤上涨100美元,翻至300美元。紧接着,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采用了补贴电价、规定电网企业收购比例等扶持方法,扶持光伏产业。2005年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4亿美元。2007年在2007年底,上游原料持续疯狂上涨,黑市价格更是创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于是,处在下游的太阳能电池需求放缓。4月,尚德电力打入日本市场,收购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并且向Soco-voltaic系统公司供应230MSK光伏玻璃板,用于设计、制造和设置一体化光伏(BIPV)系统。2000年2000年,想回国做事的施正荣,不顾家人反对,带着浑身的技术和几十万美元的现金回国。
在亲信和科技骨干相继离开时,施正荣艰难支撑尚德,一度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与其合作的公司甚至为了几万元,要搬设备抵债。而现在,尚德电力搜罗了全球光伏产业半数以上的华裔科学家,并吸引国外著名的光伏材料学专家纷纷加盟。
2008年2008年3月,尚德电力对外宣布,将连续8年,向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亿美元。施正荣先后荣获美国《时代》周刊环保英雄、2007绿色国家年度人物奖和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7年底,尚德电力完成产量360兆瓦,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给笔者的感觉是他终于从神化的光环中走出来,多了些反思和总结。
除了太阳能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士,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这个瞧准发展江苏省无锡市的洋博士,悄悄地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技术壁垒上,国内当时是没有的,独此一家,一位投资人解释,这是当年投资尚德的理由之一。投资机构的介入帮助尚德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尚德的上市也为他们带来巨额回报,使得尚德成为中国PE界标志性的投资案例之一,很多投资机构一度言必称尚德。2008年5月8日,中国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点燃北京奥运会圣火,为此次行动提供能源保障,成功诠释绿色奥运的,同样是尚德赞助的光伏发电系统。
这并非施正荣第一次与克林顿见面,每年9月份,克林顿都会在纽约举办一个克林顿全球畅想活动,施正荣是唯一被邀请的中国CEO。尚德电力已成为国内光伏企业的典范,尚德神话也大大刺激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他从一位频受外界质疑的创业者,变成了华尔街和媒体热烈追捧的有钱人。近10年来,尚德经历过高歌猛进,也遭遇过行业低谷,亦是中国光伏产业兴起、调整和发展的缩影。
2002年2002年9月,尚德的首条封装线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0兆瓦。2009年2009年,尚德的冥王星技术研发成功,该技术将单晶硅的转换效率提高至19%,而美国的SunPower能做到20%以上,但它成本要高得多,且只适于单晶硅;冥王星产品将多晶硅转换效率做到了17.5%,远超过业内一般都在15%的水平。
施正荣也从一位饱受质疑的创业者成为华尔街追捧的明星。他就像一个消防员,随时等着警报响起。如今,尚德电力已成功跻身全球顶尖的太阳能企业之列。这位从澳大利亚归国的太阳能博士,创业4年便问鼎纽交所。
通过对全球市场的分析,施正荣大胆决定扩产。虽然他的演讲仍然屡次强调尚德的领导地位,但却让人会心一笑而不反感,不如此,他就不是施正荣了。
施正荣陷入诈捐事件、破产传言。美国著名的光伏分析师JesseW.Pichel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冥王星将给尚德带来可观的毛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其中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安装总面积为31104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屋面,全部采用尚德公司设计和特制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由于原材料获取稳定,下游组件的产能顺利扩张,颇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尚德电力于2007年末,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之列。